
一、福建舰的辉煌与项立刚的 "重磅炸弹"
2025 年 11 月 5 日,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式入列,这艘排水量 8 万吨的海上巨兽,采用全球首创的常规动力 + 电磁弹射系统,能同时弹射 3 架战机,甲板上歼 - 35 隐身战机起降平稳,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实现质的飞跃。
然而,就在全国军迷欢庆之际,自称 "军事专家" 的项立刚突然抛出一个惊人观点:中国应放弃传统航母路线,转而建造能顶 100 艘航母的 "人工浮岛"。
二、项立刚与他的 "浮岛神话"
1. 项立刚是谁?
项立刚,1963 年生,安徽芜湖人,中专学历,后考入人大文科。他的真实身份是通信行业观察家,曾被评为 "影响中国 IT 业 top100 人物",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互联网。虽自称 "军事专家",但其军事评论常因夸大其词引发争议,如 "中国军事实力已超美国一大截" 等言论。
2. "人工浮岛" 是什么?
根据项立刚描述,这种浮岛是:
规模惊人:50 平方公里起步,相当于 100 艘航母面积总和,排水量达百万吨级
能源自给:不靠燃油,利用洋流和风力发电,实现能源自主
功能齐全:地下藏导弹,甲板停战机,能养活几千人,还可作养殖基地
生存力强:模块化设计,战时可拆成小块分散,"想炸也炸不烂"
三、浮岛 VS 航母:一场不对称的 "梦幻对决"
浮岛的 "超级优势"
超大容量:可同时起降数十架战机,多跑道并行,效率远超单航母
成本优势:项立刚认为,相比航母编队的巨额维护费,浮岛更经济
战略威慑:一个浮岛群可覆盖大片海域,形成 "不沉的海上堡垒"
:平时可作海上城市、渔业基地,战时转为军事要塞
致命缺陷
机动性几乎为零:无法像航母那样快速部署,只能随洋流缓慢移动,战略灵活性大打折扣
目标巨大:50 平方公里的庞然大物在卫星监视下无所遁形,成为敌方导弹的 "活靶子"
防御薄弱:虽有一定抗打击能力,但被击中关键模块将导致整体功能受损,修复难度极大
技术挑战:超大型浮体的稳定性、抗风浪能力、模块化连接等技术难题尚未解决
四、军事专家集体 "泼冷水"
主流军事专家对项立刚的 "浮岛论" 普遍持质疑态度:
战略定位不清:军事分析家指出,浮岛无法替代航母的机动打击能力,更适合作为固定或半固定的前沿基地
效能被严重夸大:有研究表明,一个浮岛配合两艘航母的作战效能约等于 5 艘重型航母,而非项立刚宣称的 "100 艘"
与现有战略不符:中国海军正稳步推进航母建设,004 号航母已在建造中,此时转向浮岛将造成资源分散和技术断层
五、中国海军的真实规划:航母与浮岛,并非二选一
1. 航母建设稳步推进
福建舰刚服役,正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
004 号航母已在建造,关于是常规动力还是核动力的讨论正热烈进行
中国海军规划建造 4 艘左右传统航母,足以满足区域防御和远海存在需求
2. 浮岛构想:未来可能的补充,而非替代
军事专家认为,人工浮岛作为前瞻性研究确有价值:
可用于南海等争议海域,作为岛礁建设的补充,扩大战略存在
适合作为海上后勤补给基地、航空中转平台,减轻航母负担
中国在填海造岛 (如永兴岛) 和大型海上工程领域已有丰富经验,为浮岛技术积累了基础
3. 最可能的发展路径
海军专家分析,中国海军的发展路径很可能是:以航母为核心,适度发展浮岛作为战略补充,而非孤注一掷转向浮岛。目前 055 大驱已建 8 艘,076 两栖攻击舰也具备一定航空能力,这些都为构建多层次海上力量提供了支撑。
六、结语:理性看待 "浮岛热"
项立刚的 "浮岛论" 虽有想象力,但过度夸大了浮岛的军事价值,忽视了其固有缺陷。福建舰的服役已证明中国航母技术的成熟,而浮岛更适合作为未来的战略选项,而非当下的发展重点。
对中国海军而言,当务之急仍是稳步推进 004 号航母建设,同时适度开展浮岛技术研究。正如一位军事评论员所言:"真正的海上强国,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无论是航母还是浮岛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"
认购返佣金有正规的平台吗,靠谱股票配资,证配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